好多愛花人士都不斷地提起多肉植物,剛接觸肉肉的花友可能不太明白,今天,多肉時光網小編整理了關於多肉植物的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營養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通常具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和花(Flower ['flau?])、果實、種子三種繁殖器官。在園藝上,又稱肉質植物或多肉花卉,但以多肉植物這個名稱最為常用。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萬餘種,它們都屬於高等植物(絕大多數是被子植物)。在植物分類上隸屬幾十個科,個別專家認為有67個科中含有多肉植物,但大多數專家認為只有50餘科。
多肉植物作為盆栽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目前常見的種類大多屬於景天科和仙人掌科,南非和墨西哥是世界上多肉植物最多的國家。日本、美國、西歐則有很多非常著名的雜交品種。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營養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莖或葉或根(少數種類兼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具有發達的薄壁組織用以貯藏水分,在外形上顯得肥厚多汁的一類植物。它們大部分生長在乾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時間乾旱的地區,每年有很長的時間根部吸收不到水分,僅靠體內貯藏的水分維持生命。有時候人們喜歡把這類植物稱為沙漠植物或沙生植物,這是不太確切的。多肉植物確實有許多生長在沙漠地區,但卻不是都生長在沙漠,沙漠裡也還生長著許多不是多肉植物的植物。
植株簡介
由於長期適應乾旱環境的結果,仙人掌類和多肉植物的營養器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的葉片在大多數仙人掌類植物中已退化為針狀葉,在大戟科多肉植物中也常僅成痕跡或早落;但在其他大多數科的多肉植物中仍存在,只是已程度
不同的肉質化了;莖在仙人掌類中不僅已代替葉成為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且由於變化萬千使其具極高的觀賞性。但很多其他科的多肉植物莖卻不存在或僅具極短的莖。此外,仙人掌類還具有獨特的器官刺座。因此,在敘述形態時必須將仙人掌類單獨列出,以便於敘述。
具有景天酸代謝途徑的植物,多為多肉質植物。在夜間通過開放的孔吸收CO2,然後借助PEP羧化酶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結合,形成草酰乙酸,然後在蘋果酸脫氫酶(NADPH)作用下還原成蘋果酸,進入液泡並累計變酸(從pH5~3);第二天光照後蘋果酸從液泡中轉運回細胞質和葉綠體中脫羧,釋放CO2被RuBP吸收形成碳水化合物。
貯水組織主要在葉部。莖一般不肉質化,部分莖稍帶木質化。按生境乾旱程度的不同,葉的肉質化程度有所區別。不太乾旱的地區原產的種類葉較大較薄。如番杏科的露草(也稱花蔓草,學名為aptenia cordifolia)原產南非納塔爾省,比起南非其他地區來那是個較濕潤的地區。因此它的形態為蔓生的株形,具較大較薄的葉,形態和一般草花區別不大。隨著環境趨向乾旱,莖越來越縮短、葉質越來越厚。極度乾旱地區分佈的番杏科種類,整個植株只有一對或兩對葉組成,莖已全部消失,葉高度肉質化。
共同的旱生結構由於科屬的不同,儘管葉多肉植物的葉有共同的旱生結構——葉肥厚、表皮角質或被蠟被毛被白粉等,但葉的類型相當多。這種多樣化的葉型是分類的重要依據。其中大多數是單葉,但也有不少是復葉。
葉的排列方式有互生、對生、交互對生、輪生、兩列疊牛、簇生等。海拔較高地區原產的種類葉排列成蓮座形,整個株形非常緊湊,是家庭栽培觀賞的理想種類。高度肉質化的番杏科種類,整株常只有一對葉連合成解服體,形狀有球狀、扁球狀、陀螺狀和元寶狀等。由於其種類多、株形小巧,中國多肉植物愛好者收集栽培的「熱點」。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感謝大家對多肉時光網的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