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多肉植物的養殖,多肉時光網小編查遍了網上的資料,得出一個結論:雖然每個有經驗的花友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核心都是差不多的,對於新手來說,想養好多肉不僅僅局限於如何澆水養護的問題上,更應該瞭解如何買多肉,如何帶苗等後續問題。
一、 入門
曾經在論壇看到有花友問,怎樣算入門?這倒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入門這個詞,是無法量化的。養了二十盆算不算入門?養了三十個品種算不算入門?養了一年經歷過春夏秋冬算不算入門?
我的答案是,入門,就看你是養肉,還是買肉。有花友對肉肉們鍥而不捨,表現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買回來的時候狀態很好,養一段時間養殘了養死了,扔了換一批。所以每個階段,他家的肉都是光鮮亮麗,而且新品種層出不窮。我認為這樣的花友,就算養十年也不可能入門。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花友級別的評判,一眼看過去的狀態不代表養得好,因為一時的狀態是可以買的。狀態的保持是買不到的。自己養出來的狀態才是水準,買來的狀態就是錢砸出來的。
二、 養肉
我有一個觀點:植物長得好,那一定是自然的賜予;長得不好,一定是人為的破壞。有句話叫「萬物生長靠陽光」。我認為這句話裡的陽光是個集合名詞,其含義並不僅僅是陽光,還包括土壤、空氣、水分等環境因素。植物如果長得好,一定是生長在他們覺得最舒適的環境裡。大棚裡的植物為什麼長得好?因為大棚裡的環境好:日照時間長、濕度高、空氣流通、土壤也有專門的配方。
曾經跟一個朋友去大棚選肉,她選了一顆異常肥碩的天使之淚。我說這顆是很好看,但是你拿回去最多兩個禮拜就會變難看。大棚裡的環境,普通家裡的陽台是很難模擬出來的。所以我們養肉,無非是盡量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給植物,日照和空氣流通,該澆水的時候澆水,該保溫的時候保溫。
如果發現自己家裡沒有合適的自然環境,那最好還是放棄養肉。「喜歡不一定要擁有」。能提供的提供,提供不了的不可以強求。比如愛一個人,如果不能提供她希望的東西,那麼強行霸佔了也沒意思,其結果只能是把對方糟蹋了。子女如果在國外,別以為把老人接出去生活是享福,相反是虐待。
養肉,我們要做的就是提供良好的環境。生長,是植物自己的事。提供的環境好了,植物自然會出狀態回報,環境有問題,長殘了是必須的。
三、 澆水
在我看來澆水是最考驗所謂「養功」的事。因為配好土、上完盆,沒啥特殊情況至少一年內總不需要再挖出來,剩下能做的並且能反覆做的事就是澆水。剛入坑的朋友很容易澆水太多把肉澇死,因為手賤。養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到有的肉的壽命比人還長。雖然有的植物對水分比較敏感,也不可能澆下去等一小時就有反應。所以在對待植物這件事上,耐心是必須的。
記得我剛入坑的時候,買了二木的書,嚴格參照上面各品種在不同季節對水分的需求,定下澆水的時間,每次澆完水還記錄。結果呢?死的死傷的傷。所以澆水,跟人喝水一樣,定下每天幾點喝水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因為人和植物都不是機器。
很多花友會問,怎樣澆水?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我們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得到植物習性的特徵,大概瞭解該植物喜歡水多還是水少。然後再根據自己養殖的環境,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養殖經驗,這才是真正有用的。別人的經驗,只在別人的環境下適用,最多有參考價值。如果完全照搬,那也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有些詢問澆水的帖子下就會有回復「我天天澆水,長得特別好」、「我這兒大水大曬,一點事兒都沒」之類的。如果缺乏經驗也照做了,後果自知。如何澆水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幾乎不可能回答的。這跟養殖的環境有關,也就是跟多重因素有關。比如用的盆是什麼材質,其透氣性和保水性如何;當地氣溫如何;當地日照情況如何;濕度如何;用的啥泥土,透氣性保水性如何等等。就算能精確提供以上參數,還牽涉到養殖的小環境,主人澆水的習慣,大家對不同詞彙的定義。比如「我就澆了一點點水」,怎樣算「一點點」?
所以我覺得確切地講,不該問如何澆水,而是問某種植物對水的需求大概是怎樣的。而回答的人,也當盡量把環境因素講清楚,而不是說一些「這個我每天澆,長得特別好」之類的害人的話。得到答案的人,切忌不經思考就照搬。要考慮自己的養殖環境和對方有什麼不同,然後怎樣將對方的養殖經驗通過變通,變成適合自己的經驗。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多肉時光網,瞭解更多關於多肉植物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