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十二卷多肉缺水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棵飽滿壯實的十二卷多肉植物,美得令人稱羨,可是隔天就爛得一塌糊塗,成了一灘稀泥,多數人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其實養12卷的人都知道,瓦葦類植物長得算是慢的,那麼慢,那麼那麼慢,以至於大家都形成了共識:不需要什麼養料施肥也能養好的。當然不是真不需要,而是需要得很少,基本土壤裡原有的那點養料就夠了。也對,一年才長那麼一點點,幾片葉子,能要多少養料呢?但是大家忘記了,同樣長几片葉子,能消耗多少水呢?水其實也是不需要多少的。需要的說白了就是葉子裡面那點水,還有平時新陳代謝蒸發掉的那點水。可是我們太想對它好了,一有機會就澆水,沒有機會創造條件也要澆水。

       在自然界,12卷瓦葦生長在降水量很少的地方,為了活下來,它進化出了肉質根,好不容易得到點水它就在肉質根裡存起來,很快把肉質根膨脹到很大。因為它有危機感:說不定喝完這口水,俺好長時間都喝不到水了。果然之後往往很長時間都沒有什麼水。怎麼辦?它就把肉質根裡面的水反哺出來供應葉子的生長。反正你一年也就長這麼三兩片葉子,就是不下雨,俺根部這點水也夠了。要是不夠怎麼辦?那咱就暫時乾巴點,熬吧。

       但是俺吸取了教訓,知道這鳥地方水少得不同尋常,那麼下一次一旦有水了,俺就長出更多肉質根出來儲水,俺一定要儲存出司馬光砸缸的那只缸裡那麼多的水來(呵呵,搞下笑)。當然了,這個過程不需要每棵瓦葦植物去實踐,它們已經從它們的媽媽,以及媽媽的媽媽那裡有了遺傳記憶。原產地和植物之間的關係,已經深刻到植物的遺傳記憶裡了。我們常常看到,特別在原產地,往往一個鳥屎那麼大的瓦葦植物,底下的根卻像個大力士。

       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原來瓦葦長肉質根不是用來炫耀選美用的,是用來調劑自身需要和自然供給之間關係的。一棵植物已經有了這樣的本能:一旦長出肉質根,它的吸水能力是非常強非常快的,而且只要有水它就盡可能的吸收,原產地水少啊,它盡可能的吸也吸不了多少啊,但是到了咱們手裡就不一樣了。你吸吧,可勁地吸吧,要多少有多少,要知道咱這可是江南水鄉,這一來出問題了,最後肉質根發現,原來這地方不需要像俺們家鄉那樣存水啊,既然這樣俺們還有什麼存在的人生價值?想不開,一下就自殺了。那些蟲啊菌啊的這下高興了,可勁地造吧,感染蔓延,一棵植物可能也就毀了。

       現在我們知道,瓦葦長得慢需要的水很少,就算這少量的水也可以從肉質根得到,你還會那麼想澆水了麼?

       在土壤下,瓦葦的根總在經歷這樣的循環:澆水——吸飽——乾燥得有點乾癟——再次吸水膨脹。從這裡可以看出,危險在於根吸飽水后土壤裡的水還有很多。最安全的是在根部稍微有乾癟處於渴水狀態時。對水有所欠缺的時候12卷是最安全的,而且只要有肉質根,也不用擔心植物長不好,肉質根可以提供水和養料。

        為了達到根有所欠缺的目的,就要少而適量的澆水,有些方法可以給大家做借鑒。土壤要疏鬆透氣透水就不說了,太多這方面的帖子了,而且已經是共識了。請看下列幾個步驟:

一、從思想上認識到,土壤最先幹的是表面,其次是底部,最後才是中間。

二、澆水時,表面干是肯定要的,其次最好還要底部干。

三、可以在花盆底部鋪一層赤玉之類對水敏感的介質,澆水前用電筒看底部的土壤。

四、底部土壤剛剛變白的那兩天(哪怕晚一兩天也不要緊)即可澆水。如果你的配土介質很硬,顆粒很大,很不保水,那不用很白,偏白就可以了。

五、重點難點是抓住底部剛剛變白的時間點,不然變白後,一天是白的,三兩天也是白的,一個月也是白的,就失去了意義了。

    以上就是多肉時光網為大家提供的多肉植物十二卷缺水的判斷方法介紹,希望大家閱讀完本文後能夠有所收穫!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