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名字由來介紹

   多肉植物名字的命名由來

  接觸多肉植物會覺得多肉植物的名字很美,單是聽名字就會讓人產生各種聯想,什麼吉祥冠、荒波、銀月、帝釋天、群碧玉、夕映、花月夜、紫晃星、子持蓮華、王玉珠簾、碧光環、春鶯囀、凝蹄玉、星乙女、筒葉花月、春萌。

  接著你還可能會覺得多肉植物的名字命名很有趣。在種名前加」王妃」就表示為該種的小型種,如雷神的小型種就叫王妃雷神。在種名後加」錦」,則表示是該種的錦斑種,如王妃雷神錦。

  隨著你興趣愈濃,你凌亂了,你會發現多肉植物的名字水很深,一些比較經典的品種名字,大家都能達成共識,有些新品種,或者不怎麼走進人們視野的品種的名字經常會引起混淆,甚至沒有個正經的名字,會出現一名多用,或者多名一用,甚至不少引進種沒有漢字名稱,只有拉丁學名(日本用片假名表示的也是學名)情況出現等等。出現這種情況,一來是因為多肉植物品種繁多,新品種不斷推出,二來則是命名一直沒有統一的規範。

  接下來看專家怎麼解釋多肉植物名字的命名由來

  我國多肉植物的名稱歷來不統一。如景天科Kalancboe marmorata這個常見種,北方叫花葉川蓮,到了南方就叫玳瑁景天,上海一帶則沿用日名叫江戶紫。又如Sedum dasyphylluM.在北方叫翡翠景天,上海叫玲珠草。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引種渠道不一的緣故。引種後先入為主,一個名字叫熟了,再想改過來就很難。

  撇開某些人杜撰的名字不談,我國多肉植物的命名主要有兩種方法。以徐民生較授為代表的專業人員,用的是我國正統的植物命名法,即很據拉丁學名本身的含義(形態、人名、地名)來命名,如截形十二卷、毛漢十二卷、阿根廷毛花柱等。這無疑是最科學的,既可使人們熟悉學名和分類,幫助記憶,又便於將多肉植物的命名納入統一軌道。但目前這種命名法沒能在全國通行。主要是因為多肉植物種類太多,有些拉丁學名本身沒有含義;而有的學名雖不同,譯出來的含義(主要是形態)卻是一樣的。至於用人名、地名的,在一些種類不多的小屬中尚不會重複,但在有幾百種的大屬中就要另當別論了,因此其本身有局限性。此外出版物中的種類介紹(包括圖片)長期滯後於已栽培的種類,也是一個原因。

  因此另一種方法更為流行,就是直接沿用日文書刊上的漢字名稱(或作少量改動,如丸改成球等)。實際上在徐先生的個人著作中沿用日名的有很多,以致受到一些老學者婉轉的批評。那麼日名是不是就不能用或可以完全照搬呢?它能否解決命名的全部問題呢?

 

  我們不妨先看看日本名字的多肉植物的方式有什麼特點:

  日文書上的多肉植物名稱可以說什麼都有。有的借用動物名,如斑鳩、飛鳥、巨鷲、巨鯨、鸞鳳玉、蜘蛛丸等;有的反映形態,如兜、烈刺玉、大平丸、髮結、銀波錦等;還有兩者兼而有之的,如赤風(紅刺)、龍舌玉(寬刺〕。另外一些,有的用建築名,如摩天樓、佛塔、黃鶴樓、金字塔等;有的用地名。如武藏野、習志野、熊野(俱為日本地名)等;有的用藝術作品名稱,如青海波、還城樂、勸進帳(日本歌舞劇)、紀之川(日本小說)等;有的用宗教上名字,如般若、妙法蓮華丸、如來、笑布袋、眠布袋(布袋是日本七福神之一,酷似彌勒佛)等;有的用古代人名,如楊貴妃、項羽、白樂天、紫式部等;有的是用文學作品中的人名,如仙人掌科中的銅壺、未摘花、夕顏、薰大將和番杏科中的大納言、中納言、右近、式典、椿姬蓋(出自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

  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翻譯拉丁學名。有的根據含義定名,如五刺玉( Echinofussulocactus pentacanthus),多稜玉(E.multicostus)、大角玉(E.grandicornia)、半島玉(Ferocactus peninsulae) 、勇壯丸(F.robustus)、多較丸(Mammillaria polythele);有的用譯音,如夜栗鼠丸(Mammillaria jaliacana),鳳蓮丸(M.fraileana) ,崑崙丸( M.columbiana)、譜戀丸(Coryphantha pulleineana)、福來玉(lithops tuned)、壽麗玉(Ljulii)等。

  從中可以看出,日名有的很好,與學名含義相符,反映的形態很貼切。如葫蘆科的眠布袋(以前中文譯成布睡袋,顯然沒有他們妥當)。其膨大的回形莖幹酷似彌勒佛肚子。又如景天科的一個花葉變種Ctassula argentea F. variegata,起名為落日之雁,其內彎的對生葉的確很像正在飛翔的鳥翅,而黃色葉面和紅色葉緣則像夕陽的餘輝映照在翅磅上,既形象,又富有詩意。再如石蓮花屬的Echeveria chihuahusensis,按我國命名法叫奇瓦瓦石蓮花(奇瓦瓦是墨西哥哥州名),當然也不錯。但日本巧妙地利用譯音稱其為吉娃蓮,更形象地反映出該種粉妝玉琢的特點。還有很多種類的名稱反映出中日兩國文化的共同背景。如以龍、鳳命名的種類特別多;又如一些建築名和古人名等也是中國的,如」青海波」、」還城樂」均是唐朝的舞曲名或軍樂名;此外一些宗吸上的名稱找們也很熟悉。因此很難說究竟是誰用誰的,至少有相當一部分種類的名字我們完全可以沿用。

  但全部照搬是不行的。因為日語中一部分漢字和我們的含義不同,有些字我們還沒有。還有不少重名的,甚至出現在一個科裡。如仙人掌科中」光虹丸」就有兩個,一個是乳突球屬的Mammillaria roseo-alba,另一個是麗花球屬的Lobivia arachnacantha;」若紫」也有兩個,一個是乳突球屬的M.armillata,另一個是絲葦屬的Rhipsalia nevea-annondii.還有不少同一名字出現在不同科中。如景天科中有」大和錦」,仙人掌科中也有這麼叫的,番杏科中有」天使」、」安珍」,而仙人掌科中也有。另有極少數名字和我國其他植物重名,如白檀。有的雖不重名然而只差一字,也易引起混淆。如英冠玉這個種在我國很多地方標的拉了學名為Echinomaatus johnsonii,但這是非常錯誤的、Echinomastus johnaonii的中文學名應是英冠,為北美原產的稀有種,紅刺紅花。而英冠玉的拉丁名應為Notocactua (Eriocactus) magnifcus,它原產南美,開黃花,在我國早已普及。所以有些日名用起來還須再斟酌。

  退一步講,即使日本起的名字投有間題,是不是就能全部解決我們對多肉植物定名的問題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必須注意到:目前新的種類(包括栽培品種)在不斷推出,而日文書刊上的漢字名字則幾乎沒有什麼增加,基本還是70年代那些。1996年12月,日本後起的專家佐騰勉出版了他的仙人掌圖增,共介紹了3006種。一冊書上能有如此多的仙人掌種類是空前的。單遺憾的是有漢字名字的僅有1540種。至於其它科的多肉植物,據1981年日本多肉植物協會編的《原色多肉植物寫真集》統計,在介紹的910種(812種有圖)中,有396種沒有漢宇名稱。目前日本正在出版新的多肉植物圖譜,但估計有僅字名稱的也魷是一半左右,而沒有漢字名字的種類有很多觀賞性也很強。

     以上就是多肉時光網多肉植物名字由來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

 

你可能也喜歡: